厦门国际银行与腾讯云在上海签署联合创新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了实验室揭牌仪式。双方将以联合创新实验室为依托,进一步在金融云基础设施及服务、场景金融创新、云原生业务系统开发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攻关,共同推进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以及联合产品方案的孵化和落地。该联合创新实验室是腾讯云推出金腾计划后,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的首个联合创新实验室。
通过央行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项下创新提供交易型增信,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独家主承销的“长三角科创企业2020年度第一期集合短期融资券”(以下简称“长三债”)成功发行。首单长三债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1年,利率为3.3%,低于银行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础利率55bp。
由兴业银行独立主承销的青岛水务集团2020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蓝色债券)成功发行,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3年,募集资金用于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成为我国境内首单蓝色债券,也是全球非金融企业发行的首单蓝色债券。此前10月30日,兴业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已成功发行中资股份行首单境外蓝色债券。
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为汽车智能诊断系统,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过硬,产品畅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面临今年突发的疫情,公司海外订单骤减,工厂复工延迟等不利因素导致公司流动资金紧张。
兴业银行与国泰君安证券在上海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存管结算、资金融通、资产管理、投行、FICC、资产托管、跨境业务等领域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开放、创新、共享的金融生态圈。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贺青等出席签约仪式。
回想起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在疫情期间仅用两天就帮其办理了延期还本手续,山西顶好食品市场内的个体工商户高步升依然兴奋不已地说道。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光大银行”,601818.SH)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2020年9月30日,光大银行总资产52875.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1%。2020年1-9月,光大银行实现营收1068.21亿元,同比增长6.59%;实现归母净利润296.05亿元,同比下滑5.71%;实现扣非净利润295.49亿元,同比下滑5.7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77.44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1.09%,同比减少2.06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601328.SH)披露了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2020年1-9月,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53.94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27.12亿元,同比下降12.3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22.83亿元,同比下降12.79%。
2020年三季度,华夏银行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扎实开展“六稳”“六保”工作,紧紧围绕“深化结构调整和推动经营转型”工作主线,切实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稳规模,多措并举做好支持复工复产、服务实体经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创新转型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多项工作,较好地克服了疫情的影响,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由兴业银行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作为发起机构、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的“兴晴2020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9.18亿元,优先A档、优先B档、优先C档和次级档规模占比分别为75.76%、6.15%、5.21%和12.88%。创设机构兴业银行为中间档证券“20兴晴1优先C”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使本期债券成为银行间市场首单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也是首单为中间档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信贷资产证券化(ABS)产品。
中信银行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91.74亿元,同比增长4.77%;净利369.18亿元,同比下降9.41%。其中三季度当季实现净利润113.77亿元,较二季度环比增长2.61%。
前三季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兴业银行坚定实施“商行+投行”战略,统筹推进“保安全、稳发展、助防疫”,在落实“六稳”“六保”,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中深入推进自我变革和转型发展,实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改善、效益提升,迈向更加协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截至9月末,兴业银行总资产7.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3%;营业收入和拨备前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营业收入1517.83亿元,同比增长11.11%,拨备前利润1167.39亿元,同比增长13.1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18.75亿元,虽同比下降5.53%,但三季度当季盈利增速已逆袭转正;不良贷款率1.47%,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